随着现代脑成像技术的发展,对脑的认识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和教育者开始考虑研究教育活动的生理作用以及产生的生理变化了(Fischer
et al.,
2007)。很多教师希望了解更多的脑科学知识以提高教学实践和研究的水平,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法;政策制定者开始越来越多地寻求来自神经科学的实证性依据,这样制定的政策可以更让人信服;神经科学家也希望他们的研究成果能够惠及更多的人,同时也希望从教育实践中获取神经科学发展方向的启示。所以,人们目前普遍达成了共识,认为神经科学的研究需要和教育实践相结合,尽管目前神经科学在这方面的发展还是刚刚起步。
来看看一位一线教师的心得体会:
本人自以为在特教战线混迹了近二十年,教学上虽算不上兢兢业业,至少也称得上勤勤恳恳,然而,最近有幸粗阅了几本关于脑科学的书籍,深为震撼!原来我长期以来许多的教学方法都是错的!原来我们长期奉为圣旨的经验,竟然有许多都不符合脑神经认知科学的规律!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长期以来竟然不知不觉中深深伤害了我们可爱的学生!当然,这种说法颇有些危言耸听的味道,然而,尊重脑科学的成果,并运用于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却是时代赋予我们广大教师的责任!我们再也没有理由仅凭过去的经验教育我们的学生了!同行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吧!让我们的教学更符合脑科学的规律,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在一个轻松、安全、舒适、愉快的良好认知氛围中更有效率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吧!
例1:人脑注意力保持时间的规律——上课开始的10分钟以内是人脑注意力最容易集中的时间段,所以讲授新课应该安排在这一时间段内进行(想想吧,多少教师象我一样把这段时间用来复习旧知,导入新知)。然后有5-10分钟左右是人脑必须调整休息的时间,接下来的第20分钟开始经过调整后人脑又可以进行要求高度注意力集中的工作,也就是这段时间又可以用来讲授新课了!如果违反了这些规律,人脑学习的效率会受到较大影响。
例2:人脑在学习新知识时,要求要在轻松、安全、舒适、愉快的良好认知氛围中才能更有效率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所以,教师尽量不要在教授新课前给学生造成必要的紧张和不安。(我却经常利用上课开始的5分钟进行小测验,这不是让学生感到紧张和不安么?怪不得教学效果不很好了,活该!)
例3:根据学生时期年龄特点及作息规律推算,学生真正脑清醒的时间不会早于上午9:00,因此具有较大难度的课程不应该安排在上午9:00以前进行。(啧啧,多少学校把语文、数学安排在上午9:00以前?是不是比较没有效率?)
例4:教学的环境应该是富有生机、富有变化的,因此,学生的座位、朝向、同伴甚至教师等都因此应该经常进行适当调整,才能不断保持学习的活力和趣味!
例5:经常喝水有助于提高人脑的效率。根据这一点,建议教师可允许学生上课时喝一点水,保持身体里充足的水份,对提高学习效率很有帮助。课间也注意提醒一些不爱喝水的学生适当喝一些水。以前我是禁止学生在课堂里喝水,现在我准备改了。
例6:注意早餐的营养。人脑在思考问题时消耗是非常大的,所以要提高人脑的效率,教师还要关注学生早餐的营养问题。有的学生可能早餐没有吃或只是随便吃一点,这样怎么可能高效率地投入学习呢?很多国家之所以通过立法要求学校提供营养丰富的课间餐,这其间不无道理。理想的早餐应该有牛奶、鸡蛋等高蛋白含量的食物,所以学校、教师都应该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就象是军事指挥员也应该十分关心军队的供给这个问题一样,这样你的战士才能保持持久的作战能力,提高作战的效率。我最希望的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要求学校统一免费提供最适合中国人的营养早餐,这样才能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为国家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还有不少例子,不想一次性廉价出卖,大家一起共同关注吧!
1、音乐学习理论
2、余建祥音乐记忆法
3、余建祥音乐辅助学习系统
4、余氏高效音乐辅助学习机
附:迎接教育研究新范式:脑科学引入教育学,来自脑科学的震撼